二、中小企业如何提高管理能力 1、加强学习 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增强与时俱进的学习意识,把学习摆在重要地位,学习是提高管理者知识水平、理论素养的途径。在工作中获得的是经验,而理论学习赋予我们的是进一步实践的有力武器。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2、树立创新观念 创新是现代管理的重要功能之一,管理创新与科技创新不同,它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一种组织行为,即是一种有组织的创新活动。因此,促进创新的最好方法是大张旗鼓的宣传创新,激发创新,树立创新观念,使每一位组织成员都奋发向上,努力进取,跃跃欲试,大胆尝试; 3、具备良好的执行力 执行力是企业管理者具备的最基本条件,一个出色的管理者应该是一个好舵手,遭遇风浪时,临危不惧,身先士卒。执行力体现在完成公司目标的程度上,管理者必须执行公司确立的目标,使目标清晰具体落实。作为管理者落实执行力上,最基本的就是严格执行公司的既定目标与规章制度,按时完成各项工作,认真履行组织赋予的职责。 4、培养勤思考的习惯 对于企业中的管理者,想要提高思考能力,要善于从全局上观察。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以宽广的眼界去思考去观察,从事物的不断变化中掌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提高看问题的敏锐性,提高协调和处理各种矛盾的能力,真正做到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善于把握好“度”。 以上就是华埔学堂中小企业管理培训课程介绍,企业管理培课程对企业是十分重要的,现在的企业对公司的培训更加重视。
管理即借力! 现在,还有很多管理者喜欢沿用“自力更生”的发展观,遇到经营管理上的难题时,就关起门来苦苦思索。可是,绞尽脑汁总也找不到理想的答案,偶尔有人想出了好主意,也像流星一样,没有什么规律,无法重复,其成功率与“赌博”差不多。 对中小企业来说,如何避免在盲目地摸索中失去方向感而误入歧途?如何能让企业驶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不再一次又一次地通过交学费来换取仅属于极少数人的成功?我们不妨从借力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中小企业如何才能通过借力来不断地超越自己,实现跳跃式地发展呢?
引进专业人士: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靠自己去培养专业人才是非常困难的。为了加快人才培养速度,提高专业人才的素质,就要用高薪招聘优秀的专业人才,或者用外协的方式租赁专业人才,让各类专才为我所用。 丰田汽车的雷克萨斯是其高端品牌,代表了日本汽车的最高水平。但是,多年来,它的设计师并不是丰田自己培养的日本人,而是从欧洲请来的高手。因为,日本人知道,靠他们自己的人才设计不出这样的产品来。 同样,在国内也有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了请“外援”的重要性,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比如:为了在技术创新领域实现突破,海信从日本知名家电企业请来了技术研发人员,从而摆脱了中国家电业多年来靠抄袭、模仿度日的老路。现在,海信已经拥有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掌握了许多家电制造的核心技术。 也许大家会说,它们都是大企业,有钱请得起专业人才,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可能负担不起。其实不然,只要思路改变了,自然能找到出路。猫王家具是一家以设计生产富有差异化个性家具的中小民营企业,在国内家具业普遍抄袭、复制、模仿的大环境中,它为了实现质的突破,每年都花巨资请德国著名设计师进行产品设计,从而畅销市场。
管理人才应该具备以下特征:首先,他要知道如何带队伍,即培养下属人才。衡量管理人才的标准之一,就是看他带的团队是否能干。其次,管理人才要在工作中逐步建立标准化的流程、方法、工具、行为准则,让他个人的知识变成团队的集体智慧。再次,管理人才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知道如何分配“管人与管事”的时间,而不是仅会自己“做事”。最后,管理人才要会做计划、做预算,能充分利用并整合现有的资源,知道如何把握好各项工作的优先级和顺序,按照预算交出一份合格的成绩单。
3、按照职能或者业务功能划分包括:计划管理、生产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质量管理、仓库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管理、信息管理等。
复制优秀企业的管理制度: 与抄袭、复制其它企业的产品不同,中小企业在制度上可以借鉴甚至复制成功企业的做法,在管理上可以借鉴或者复制优秀企业的体系,没有必要从头来。既然别人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已经总结归纳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我们拿过来用就行了,只需要根据本行业、本企业的特征做些微调即可。所以中小企业应当树立这样一个观念,那就是在制度上、管理上复制,在产品上创新。在制度上、管理上复制是最聪明的做法,既不存在知识产权的问题,还可以少走弯路。 在这方面,万科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范例,因为它很会借鉴吸收优秀跨国公司的成功经验,从而管理水平在国内企业中也遥遥领先。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华为,它也是通过借鉴学习来迅速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的。华为不惜花巨资请国外的专家来帮助做项目,针对自己相对落后的环节开展工作,把做项目当作是员工培训的一种途径。华为通过做项目培养了人才,掌握了工作的技能、做事的流程、方法和技巧。据我所知,华为的员工出国参加技术或管理培训时从来不惦记着去玩,而是千方百计地去挖掘国外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开发手段,希望把“真经”取到手,这种学习精神实在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