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样更高效更科学的方法能实现智力密集型企业的降本或增效
方法一:提升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应该说,大多数智力密集型企业得益于过去良好的市场环境,企业内部管理往往比较粗放,以我服务的较多工程设计企业为例,他们过去的商业模式往往非常简单——画图收钱。也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设计企业实际上并不重视管理,很多管理工作仅是体现在“服务”层面,为经营和生产人员做好服务,甚至于在过去普遍赚钱的时候,很多设计企业也不知道是哪个项目赚了钱,哪个项目亏了钱?总之是一笔糊涂账。
在这样的背景下,系统的打造和提升企业内部不同层级管理者的能力和水平不仅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当前人力密集型企业“向管理要红利”的有效抓手。很多智力密集型企业的管理者并不是多,而是少,但因为过去很多的管理工作仅是停留在“辅助服务”的事务性工作上,这一方面让大家觉得做管理很容易,另一方面也会让大家觉得管理是可有可无的。
而事实情况是,优秀的企业最大的一个相似点——规范、高效的管理能力。而在最近几年的行业大洗牌中,各细分行业的头部企业几乎都有着强大的管理能力。所以,通过提升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是企业降本增效的第一种方法。
方法二,最大幅度上激励优秀者和奋斗者。我们常讲企业的竞争本质是人才的竞争,而对于智力密集型企业尤其如此,一开始企业就应致力于引进行业内优秀的人才。在IT行业有一个规则,说是一个杰出的IT工程师、产品经理,通常能达到以一抵十、以一抵百、以一抵万……比如我们熟悉的微信之父张小龙本质也是一位产品经理。
实际上,光引进人才还不够,还要能够将人才留住,留住人才的手段有很多,而且通常因企业而异,因要留住的对象的性格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手段,比如说,有些企业是通过解决稀缺的城市户口,有些企业通过帮员工搞定顶尖的孩子的学位,还有些企业是提供行业内最好的人员发挥平台(如独一无二的某项稀缺资源)等,但不应忽略的一个关键工具是——薪酬。
薪酬当然不是越高越好,很关键的一点是要有相对比较感,对内比,对外比。对外比是指保持市场竞争力,而对内比通常是讲内部的公平性,很多企业过去环境好的时候,通常采取大锅饭式的激励政策,实际上,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分配模式最伤害的是同一层级内能干的人员,所以,要降本,不是说简单裁一些人,或者集体降薪,这往往会适得其反,有效和做法更应该是拉开分配的差距,能干的更多,反之更少,而总量实际上是可以更小的。
方法三:充分利用AI智能提升工作效率。实际上方法一和方法二本质也是提升工作效率,但那都是间接的目的。我们听过一句话——未来最有核心竞争力的既不是人,也不会是AI,而是能够熟悉使用AI的人。
智能化、数字化、AI是很多企业都关注的,我知道很多企业都在投钱开发自己的数字化系统,人工AI等,但是我也注意到,很多企业其实上还处于简单的投资阶段,而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行业内优秀的企业几乎都已经尝试或在有效利用AI智能提升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在不断的加大投入,以期未来有更好的回报。
实际上,知识型员工有一个特点,就是总想着“不一样”,而实际最后又常常“都一样”,所以,智力密集型企业要提升效率,很有效的做法是做标准化建设、数据化投入,同时充分利用好自身过去积累的各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