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年里,"降本增效"这个词频频出现,成为企业管理领域的热门话题。
在经济学习的层面上,降本增效这一概念实则是增强企业整体经营的投资回报率(ROI)。要提高回报率,往往有两大路径:其一是提升收益,其二是降低成本。
当企业遇到困境的时候,往往很难找到提升收益的有效路径,这时很多公司就会采取强制措施,要求各个业务部门降低成本。这种一刀切的方法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长期来看,却会对组织的长期发展带来严重的伤害。这种情况在中国企业中普遍存在。在面对困境时,企业往往容易采取短期措施来缓解压力,而忽视了长期发展的重要性。
许多公司把培训视为一种成本或福利,而非高回报的投资。因此,一旦企业的经营状况出现问题,培训预算往往是第一个被削减的。
那么砍掉培训的预算,真的能让企业降本增效吗?
首先我们看看,砍掉培训预算的两种情况:
1.直接砍掉培训预算?不做培训了。
没错,这可能是最简单的解决方案。此时,培训的ROI直接归零。
但是,相对于企业繁杂的经营成本,培训费用简直微不足道。所以,哪怕我们大幅削减培训预算,对公司整体的ROI也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甚至,很多公司一年的培训预算,还没有一名总监的年薪高(年度培训预算<100万的公司比比皆是),但是有的公司,即便在2023这样非常困难的时期,年度培训预算可以超过2个亿。
2.“砍一半”培训照做,预算砍一半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一个综合的培训项目的培训价格是15万,其中包括了:
培训前的业务分析及案例定制3万
培训中支付乙方机构的课酬7万(为期两天的课堂培训)
培训后的行为训练设计、答疑、辅导、测试及完成挑战型任务5万
如果一个培训机构在方案设计方面表现出色,同时又具备高度的责任心,那么这个培训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可能会达到惊人的ROI=200~1000%。事实上,对于那些优秀的培训项目,投资回报率往往非常高。然而,在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压力下,许多公司的做法是削减培训前后的费用,只进行为期两天的课堂培训。这样的培训项目最终的投资回报率可能会大大降低,甚至可能接近于零,ROI<50%的可能性较大。
2008年,亚洲遭遇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曾经有人做过一个简单的数据统计,有超过45%的企业会将培训视为应对危机的管理手段,这些企业的管理程度都相对较高。他们坚信,培训是公司驾驭经济起伏的一种策略性手段,是一种有价值投资而非成本负担。面对艰难时刻,他们更愿意通过高质的培训项目,挖掘组织的集体智慧,利用培训这一神奇的杠杆,显著降低企业的潜在成本,助力解决各种挑战。现在回过头看,这些企业在十年后的发展的确很出色。因此,越是管理完善的企业,在困难时期越会加大培训预算的投入。
而在十几年后的今天,经济形势下行的情况下,各个企业在缩减成本的压力下,反而最先想到的就是砍掉培训预算呢?
其实,这恰恰能反应出一个企业管理者的战略眼光和商界格局,:决定企业生死的,往往不是显性的成本(财务、人力及物资)。而是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巨大的隐性成本,例如:时间成本、沟通成本、机会成本、试错成本、决策成本等。培训是一种投资,而不是成本。这句话不仅揭示了培训的本质,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培训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对员工潜力的投资,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我们应该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培训,将其视为一种价值创造的行为,而不是简单的开支。
而当下作为为公司输送新鲜血液的培训经理,不仅要急公司之所急,培训计划要能解决业务部门的问题,尤其重要的是,培训经理还应当说清楚:效益欠佳的时候员工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变多变难了,好在员工也有了更高的学习准备度,学了马上就会努力落地变现,因此培训变得更值得。如果公司认同你的观点,申请增加培训预算也许就不会再那么难获批了。
然而,有一部分的培训经理,在经济下行时因为怕最后万一培训效果不理想自己会承担责任。因此,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办事原则,领导怎么安排培训就怎么实施好了。恰恰是这样的心事与办事风格,使得大多数企业的人才承接上很难无缝衔接,而工作效率上频繁卡壳,导致工作效率极低,企业也就很难长久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