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培商院 >> 高培资讯 >> 管理文库 >> 浏览文章

高培商院内训分享:自由上班制崩塌!公司恢复打卡制度,员工怒怼:这就是不信任的表现!

作者: admin
2024年11月25日
阅读人数:

管理制度与组织效率的平衡

管理制度的设计,是每个组织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它的核心目的是规范行为、提高效率,但实施管理制度的同时也会带来成本和副作用。管理过严可能压抑团队的创造力,管理过松又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损失。因此,管理需要平衡组织需求与执行成本。以下通过具体案例和现象拆解,深入探讨管理制度的成本、效果与副作用。


阿里巴巴晚餐制度的演变

第一次尝试:主管签名审核的实施

阿里巴巴为了给加班的员工提供晚餐,最初设立了一套审核制度:加班员工需要先由主管签名确认,才能领取晚餐。这一规定的出发点是避免不加班的员工蹭饭而增加公司不必要的支出。然而,审核制度的实施却增加了管理复杂性。主管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审核员工申请,这一过程带来了明显的管理成本,同时还可能影响主管日常工作的推进。

假设某团队有10人加班,每人申请晚餐需要5分钟审核时间,那么一个主管每天就需要额外投入近一小时处理签名。这种管理成本随着加班人数增加而迅速累积,甚至可能超过制度本身带来的节约效果。此外,员工提交申请的过程也增加了沟通和协调成本。审核制度表面上控制了晚餐费用,但实际却带来了效率损失和员工体验的下降。

第二次尝试:取消审核,转向信任

在发现审核制度的高成本后,阿里巴巴决定调整政策。取消主管签名审核,改为直接告知员工:晚餐是为加班准备,但如果回家不便也可以在公司用餐。通过信任员工的方式减少不必要的流程,试图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找到平衡。

这一调整不仅节约了主管和员工的时间,还提升了员工对公司的信任感。从数据上看,尽管有少数未加班员工选择在公司用餐,但晚餐支出只增加了100万元。考虑到审核制度所需的时间和人力成本,信任制无疑是一种更高效的选择。企业以合理的资源投入,换取了更简单的管理模式和更高的团队满意度。


自由上班制与打卡制度的矛盾

自由上班的初衷与问题

另一案例涉及一家实施自由上班制的公司。起初,公司取消打卡,允许员工灵活安排上下班时间,以体现对员工的信任和尊重。这一做法在最初推行时运行良好,大多数员工能自觉履行职责。然而,随着时间推移,部分员工开始迟到早退,导致团队合作效率下降。一些主管发现问题后,建议恢复打卡制度,以此约束不遵守时间规定的员工。

这一建议引发了组织内的讨论。许多守时的员工认为,少数人的问题不应导致集体管理方式的变化,因为这对守规矩的员工不公平。同时,自由上班制的取消可能会削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公司陷入两难:继续自由上班可能导致管理失控,恢复打卡又可能损害团队信任。

打卡制度的引入与反弹

面对迟到早退问题,公司最终决定引入打卡制度,希望通过强制措施提升整体纪律。然而,这一改变引发了员工的强烈反弹。他们认为,打卡制度象征着对团队的不信任,同时也增加了日常工作的复杂性。一些员工甚至表示,这种做法损害了他们对公司的归属感,可能考虑跳槽。

这一事件表明,管理制度的副作用可能远超预期。打卡制度虽解决了部分员工迟到的问题,却在其他员工中引发了更深层的信任危机和不满情绪。过度管理虽然能解决短期问题,但从长期看可能带来更大的隐性成本。


管理的本质与必要性

管理制度的成本效益分析

上述案例表明,管理制度需要在规范行为和控制成本之间寻找平衡。阿里巴巴晚餐制度的优化,以及自由上班与打卡制度的矛盾,都反映了管理并非单纯的约束手段,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组织目标。无论是通过信任还是强制,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效率,降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

任何管理制度的推行,都伴随着直接成本(如时间和人力)和间接成本(如员工信任与积极性下降)。因此,管理者在制定制度时,需要全面评估其实施效果,并不断调整以适应变化的环境。过度的管理可能带来短期收益,却可能埋下长期问题。

制度与文化的平衡

管理制度的实施还需要与企业文化保持一致。以自由上班制为例,这一制度依赖员工自律,与企业开放、信任的文化相符。一旦引入过多的约束措施,可能与企业文化背道而驰,破坏团队凝聚力。因此,在制定管理制度时,不仅要考虑其经济效益,还要关注其对组织文化的潜在影响。


管理的尺度与反思

管理是必要的,但也是冗余的。必要之处在于,它确保组织高效运作;冗余之处在于,它本身并不直接产生生产力。管理制度是否合理,关键在于能否以最小的投入实现目标,同时避免对团队信任与文化的破坏。无论是阿里巴巴的晚餐制度,还是自由上班制的调整,都揭示了过度管理与管理不足的两难。

在实践中,信任与约束往往需要动态平衡。管理者应意识到,制度并非万能,过分依赖规则可能适得其反,而适当的信任却能激发团队潜力。最终,管理的目的应是为团队赋能,而非为其设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