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培商院 >> 高培资讯 >> 管理文库 >> 浏览文章

EMBA培训名人;任仲伦:“理想”不是主义

作者: 佚名
2018年05月29日
阅读人数:

  • 主人公:任仲伦,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2003级EMBA,现任上海电影集团公司总裁
      

  • EMBA精神:以思考与冒险的精神,追逐包括EMBA在内的理想,让理想照进事业发展的每一个现实
      

  • 命运变奏:大学教师→政府公务员→编辑→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影视公司副总裁→在职攻读EMBA→影视公司总裁兼电影制片厂厂长
      

  • 主要成就:成功改革上海制片厂,并实现真正的国际合作

      走下大学讲台十年了,任仲伦还是忘不了。

      身为现在的上影总裁,曾经的作协书记、报纸主编、影视编剧和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他最欣赏的就是自己十年前的“老师”身份。

      “当老师,永远不受任何限制的制约,驰骋自己的想象,影响或者改变周边的人的思想。”话到最后,他还是归结为“这两个角色我都喜欢”。因为“理想主义者可以放纵自己的想象,当总裁可以在现实中把所有的想象实现。”

      从研究电影到经营电影,这位理想主义者也重新想象着自己。为此,年近五十的任仲伦从“学生”做起。事实证明,他能做好教授也能当好学生。去年,作为上海交通大学03级EMBA学员,他被评为“中国EMBA荣誉毕业生”。EMBA班之外,他同时开始的总裁生涯也“学”得风生水起。

      让理想照进现实

      《2046》、《东京审判》、《三峡好人》,由李安导演的《色·戒》、由周杰伦主演的2008年贺岁片《灌篮》,还有突破3亿元的“联和院线”——都在任仲伦来上影的四年间。一切都在宣告,与新中国同龄的“上影”,正走向上世纪“东方好莱坞”的辉煌。

      2003年5月28日,任仲伦就任总裁的第一天,上影却是另一番景像。这家50多年历史、4,000多人的老牌电影制片厂,正经历着国企的通病。从四五年出一部好片,到一年出四五部,在职工们看来几乎不可能。对于这位新来的“中文系教授”,从上到下也是冷眼多于期待。忆及此,任仲伦自嘲说,可能国人认定了“百无一用是书生”。

      不到一年时间,上影人发现任总与其说是书生,不如说是探险家。摄影机中的世界,几乎是这个理想主义者的所有理想。他思考并冒险着,理想不只是停留于自己的世界。

      1996年底,将人生最宝贵的二十年献给校园后,任仲伦走马上任《文汇电影时报》总编辑。对他而言,只是换了一个角色继续看电影。但在老同事们看来,他为此付出的代价未免太高。那年他离退休已不远了,可以教授身份退休,何必冒这个险?

      真正的理想主义者或许就是探险家。从桂林路100号迈出的只是第一步,此后他的步伐越来越快、也越来越大。2000年11月,他转任上海市作家协会工作,2001年12月成为该协会副主席,同时还在上海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就职。《生死抉择》、《忠诚》、《走出西柏坡》等一批叫好又叫座的沪产影视作品,就有他的功劳。

      不过,出任上海电影集团公司总裁还是让不少认识他的人意外。“当年你给我们上影视课,想不到八年时间你会离开教学岗位走上这个位置。”别说他的学生想不到,当年那个告诫新生什么是智慧的“任老师”可能也想不到。在给新生的第一堂课上,他总会在黑板上写两个字:“知”和“智”。他说“智慧”的“智”比“知识”的“知”多一轮太阳,这是照耀每个人一生的太阳。

      少了智慧,理想只是冒险,何谈照进现实。尽管国企的体制、冗员、负债、资金等问题,上影一项也不少;但有理想加智慧,现实就不是灰暗的。

      首先,任仲伦与前任总裁朱永德谈了近百个小时,又一一听取了50多个下属单位领导的汇报,他很快明确了达成自己也是上影人理想的第一步:改革。

      “电影何以解难,唯有改革。”他说这话的时候,另一句顺口溜正在厂里流传:改革是找死,不改是等死,不改不革安乐死。此话非戏言。仅将上影从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上影11家主体单位2,388名职工的退休待遇就会人均下降1,000多元。为此,厂工会办公室的热水瓶被愤怒的职工砸了,上影建厂55周年的庆典在警车的护驾下才得以进行。

      “对民意的尊重,我觉得这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最广泛的基础。”任仲伦在公司内部专设了一个接待站,每个工作日都有专人记下职工的意见,晚上他都会逐条看过。最后,“3个整体性利益问题,12个群体性利益问题,238个突出的个人利益问题”被总结出来,都得到针对性的回复和解决。2004年的春节,任仲伦又走访了一家家生活困难的职工家庭,眼泪在不知不觉间涌了出来。这也是他来上影后头一次落泪。

      “以人为本”无法量化,却成为实现理想的最坚实保障。任仲伦的理想,从来不只属于自己。正如他常说的,“企业的‘企’上面是个人字,下面是个‘止’字”,没有人的支持,企业发展就会停止。

为成功制造范例

  书生气的理想,EMBA的修炼,让任仲伦在身为总裁的第一年收获了上影人的信任。2005年初,《上海电影集团整体改革发展方案》全票通过,《上海电影集团公司劳动合同和岗位聘用条例》和《上海电影集团公司转企改制中劳动关系和人员分流的实施意见》又以94.4%的高票通过。

  职工们将画着圈的赞同票高高举起,走向票箱。他们说,“我们不是对改革方案没有意见,也不是没有情绪,都有。但是看到上影集团的变革发展,看到你们这些领导为我们职工着想,我们认了,我们投了,我们投的是信任票!投的是希望票!”

  任仲伦明白,只有学习再学习,才不会辜负上影人,还有自己一辈子的电影理想。集团改革的成功只是第一步。

  还在上海师范大学,他已经完成了500多万字的电影书稿。可以说,来上影之前,任仲伦已经是全国数得着的电影学者。但是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他还是个新兵。“到了上影集团以后,我读了工商管理,读了两年,我自己的感受是这些让我迅速的了解企业运行的理念。”紧张的集团改革工作也没有让他放下学业。除了有限的EMBA学习,无限的企业运作实践也是他的好老师。

  “在跟华纳谈判的过程中,学到的东西比书本学到的更实际,同样在和泽东公司合作也好,英国的公司合作也好,得到的都是最实际、最有用的。”从伙伴到对手,甚至一份同行的财务年报都成为他和上影下一个成功的范例。

  任仲伦仍清楚记得那份让自己彻夜失眠的米高美电影公司财务年报。吸引他的不是密密麻麻的图表,而是文末总结的几句话。该年报认为版权经营是大制片公司规避财务风险的法宝。数据显示,米高美将片库中的电影音乐制作CD,一年获得的0.9亿美元收益逼近中国电影的全年票房。

  “现在国产电影的回报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几。作为一个企业家,追求的就是利润最大化。中国电影之所以回报率比较低,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开发好电影产业链条。版权经营无疑是上影今后要开发的业务。”上影如同米高梅,它的片库就是一部中国电影史,成为得天独厚的版权资源。任仲伦认定,自有版权基础上的片库经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上影的未来。

  版权经营,就此成为“任总”为上影定下的三大战略之一。此外还有“华语电影”、“跨国合拍”。

  任仲伦说,学者出身的他习惯于透彻了解每件事情。经过近两年的调查,他认为国产片“投入和回报比例是不成比例的,平均比例大概回收30%左右。”因此,只有突破大陆市场、走上世界银幕,才能最大化中国电影的利益。他提出华语电影与跨国合拍,正是为了中国电影挟全球资源走向世界,并且能够走得远、走得好。

  这也是他认为总裁应该干、而且必须干好的事。上任之初,曾有人质疑他并不了解电影业的各环节。对此,他不服气,“如果要了解的话,肯定有三百个工作,我每年花一年时间去了解一个工作,那么上帝是不是给我三百年?没有给我三百年。我只能坐在我上影集团总裁这个位置上,承担起一个总裁应该承担的责任。”

  现在,上影投资亿元的《灌篮》即将开拍。比投资额更令任仲伦骄傲的是该片“预定档期”的新做法,也就是从影片拍摄初期就开始争取最合适的上映档期,而不是拍完之后“盲目地往贺岁档挤”。

  在他看来,这种已流行国外的操作模式将为中国电影市场提供又一个成功的范例。而在一个又一个对成功范例的创造性复制中,他的理想也更近现实一步了。或者说,他更高的理想正一个又一个的酝酿出来。

  附:任仲伦简历

  1996年前:上海师范大学教师、中文系副主任。

  1996-2000年:文汇报社《文汇电影时报》总编辑。

  2000-2003年:上海市作家协会工作,曾任协会副主席。

  2003-2005年:在职学习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EMBA。

  2003年至今: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副总裁、上海电影集团公司总裁、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