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培商院 >> 高培资讯 >> 管理文库 >> 浏览文章

周成建:40岁的人20岁的心

作者: 佚名
2018年05月29日
阅读人数:

  • 主人公:周成建,浙江大学2004级EMBA,现任美特斯邦威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 EMBA精神:信奉“自信就是力量”,而学习带来自信。学习多个EMBA,只为重现青春,个人的青春和公司的青春
      

  • 命运变奏:个体经商户→创办服装厂任厂长→创办服务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公司集团化后任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 主要成就:发明“虚拟经营”的商业模式,把自己创办的企业,做成中国知名的服装公司

      要么是红色毛衣,要么是格子西装加牛仔裤,周成建总是以一身最新款的美特斯邦威示人。

      就像美特斯邦威定位的18-25岁群体,年过40的周成建似乎越来越年轻,甚至他的身材也与“发福”背道而驰。“6年前我的体重是168斤,近3年来我一直保持138斤。”他说这得归功于每天跑步和控制饮食,并打算将他的年轻“秘诀”,写入自己下一次读EMBA的毕业论文。

      少年时的周成健,苦学裁缝手艺而没读多少书。现在,从浙江大学EMBA班到长江商学院CEO班,他要将自己的青春“学”回来。不过,从来没人怀疑他的学习力,当初自发的“虚拟经营”、如今自觉的转向“法治”都是明证。

      从小裁缝起步

      2007年1月16日,周成建又是一身休闲装出现在媒体面前,身边是80后的新偶像张韶涵。这位电眼MM也是美特斯邦威的第三位代言人:之前有替代郭富城的周杰伦,之后还将有两位!周成建的想法正如美特斯邦威——“不走寻常路”。

      他的第一步,从浙江青田农村迈出。青田是个著名的侨乡,全县人口50多万,五大洲70多个国家还有近20万青田人。和他的老乡们一样,周成建从小烙上了“敢想敢闯”的青田传统。不过他没有出国,而是从裁缝这门手艺开始,在中国做到如今的几十亿规模。

      当初让周成建学裁缝,周家只是想摆脱世代务农的贫困。幸运的是,他也乐在其中。十几岁时看到镇上集市的新衣服,他就会“偷师”回来画版、剪裁,一点也不含糊。直到现在,逛商场仍然是他的一大爱好。

      兴趣做老师,赚钱是动力。1982年,17岁的他已经是村里远近闻名的小裁缝。凭着好手艺,他跳出农门,在青田县开了一家服装厂。不久,他就遭遇了人生第一次挫折。一张大单带来20多万元债务,让工厂不得不倒闭。

      “以后做事之前一定要想好再去做,不能稀里糊涂的就去做”。由此得到的教训让周成建受益了二十多年。当他来到50公里外的温州时,虽然背负巨债,但是有着更加成熟的头脑的他,离成功不再遥远。一次因为机器操作失误,他将一批西装的袖子裁短了一大半。20万元的损失似乎就要重演。不过,20岁的他已经不再是17岁时那个只会埋头裁衣的小老板。很快,他就想到将西装袖子换成夹克袖子,再改动其他地方,结果就成为畅销市场的新款式。

      这种介于西装和休闲装之间的周氏新款,似乎预示了他今后的路不同寻常。在随后经营妙果寺市场的前店后厂时,他破天荒的用800元在当地报纸上刊出了一则广告:“我给出成本价,你随便加点钱衣服就拿走”。他做个体经营的这两年,还清了所有债款,也开始伺机等候下一个商机。

不走寻常路

  1992年,从福建石狮风行全国的风雪衣和夹克,周成看到了希望。灵活好学的他,就此斩获了第一桶金,这也成了三年后“美特斯邦威”的启动资金。

  爱逛商场的周成建发现,同样的衣服只因商标不同就会售价悬殊。他还发现,花样翻新的休闲服正代替严肃的正装,成为90年代中国人的新宠。于是1995年,第一家“美特斯邦威”品牌专卖店在温州开业,年底邦威企业有限公司成立。这种迥异于妙果寺市场“前店后厂”的新模式,让同行们议论纷纷。

  现在温州人仍然记得,当年专卖店开业时五马路上的红地毯、第一辆双层客车上的美特斯邦威广告,还有创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世界第一大风雪衣”。品牌休闲服,就此成为周成建20多年来的事业追求。

  开局轰动全城,做下去却举步维艰。当时他手中的几百万元,到底用来打品牌、建工厂还是搭渠道?算起来似乎都不够。三者中,周成建最割舍不了的还是品牌。因此,在生产上他联系了广东、江苏60多家合资、国有服装厂,下订单委托他们生产;在销售上他采取特许连锁经营,规定了加盟店的外观、招牌、服务,以及一定加盟费。只有设计和品牌,他全力掌控在自己手中。第二年,他就上马了IT系统,用于管理生产和销售。

  没有工厂、没有渠道的美特斯邦威,一时间被外界批为“皮包公司”,和“温州鞋”一样让人起疑。三年之后,戏剧性的变化发生了。当时的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视察之后,认为这种模式就是他在国外看到的“虚拟经营”。

  谈起自己十几年前的创举,周成建很谦虚,“当时这条路也没有现在这么清楚,我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只想换一个做法。刚好也有这样一个市场机会,在资本不多时,如果不采用这种方式,生存可能性就很渺小。”

  也许是天赋,也许就是偶然,他走出了一条决定企业未来的“虚拟经营”之路。起家时因资金不够而被迫开创的两头“虚拟”,刚好迎合了世界经济的虚拟潮流。从香港利丰集团到耐克公司,这些企业把握了价值链中最高附加值的部分,即研发设计、品牌营销、供应链管理等等资本与知本密集的环节。

  当时虚拟经营并非罕见,外商在华的OEM、已进入中国的麦当劳,都是好榜样。不过只有周成健,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过人的胆识将其整合进自己的企业,而且率先投巨资实施了ERP。可能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他的成功归根结底是“敢想敢闯”背后的“敢学敢干”精神。只不过,这种学习还停留于自发,而不是自觉。

学习就是力量

  周成健“无意”闯出的这片天,可能也让他时时怀疑:自己的运气是不是已经在过去十年中用尽了。于是,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在一个接一个的EMBA班和CEO班中汲取着向前的力量。也许他想知道自己的成功从何处来、又将向何处去。

  多年来取得成功的原因,体现在美特斯邦威口号“自信就是力量”中。那么自信来自哪里?在周成建看来,学习带来自信,学习是继续成功的关键。

  在浙江大学读EMBA时,他并非是来“镀金”。每次上课,他都不想迟到,甚至还为此联系包机。每次课后的公司例会上,手下就会觉得周老板的话特别多。他常常从会议议题“跑题”到刚学来的管理新知,并当场拍板在公司推行。

  当公司越大越“小”、越强越“虚”时,周成建也在学习中越来越“年轻”。2000年之后,他开始有时间坚持每天跑步,至今减了30多斤。他还凭兴趣在公司的上海新总部策划了一个中国服装博物馆,而且就在他的大办公室对面。每次贵宾来访,周成建都会亲自带领他们参观赫哲族的鱼皮衣、清末民初的熨斗,从中国服装史讲到他的世界品牌梦。

  周成建在读EMBA时的一大心得是“分权”,或者说“将压力传递给手下”。美特斯邦威从创立之初到2004年,接连传出六次人事震荡。出走的人包括元老、副总、来自外企的空降高管,以至于业内将美特斯邦威称作中国休闲服行业的“黄埔军校”。

  “我们不是因为企业出了问题、不看好企业发展前景离开的,而是跟周成建没法沟通,他态度生硬,乱骂人。”这是不少人对周成建的评价。那几年里,他凡事亲力亲为。自己是追求完美的“工作狂”,同样希望手下全按自己的思路走。集权者的脾气很少有好的,这几乎是一条铁律。

  对于前几年的自己,他有过这样的反思,“因为我只懂得做衣服,不懂得和人打交道,不懂得人的管理。对于部下,要求他们只能按照我的思路来做事。这样,没有能力的人自然不懂发挥,有能力的人往往也发挥不了。”EMBA的系统学习,让他进一步明确了如何放手发挥部下的能力。

  学习无止境。当初的“虚拟经营”,是周成建创造性学习了其他企业;现在从Zara、GAP以及国内服装业老大雅戈尔,他正学回了“实体经营”。目前,一个核心工厂正在筹备中,2010年的100家直营旗舰店计划也在落实中。今后20%的生产与销售,都将回归自己企业。周成健说,“如果有10-20%的生产能力由自己控制,就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快速、更时尚的产品。”

  现在周成建学来的不止是“由虚到实”。在长江商学院的CEO班上,他的同学,蒙牛董事长牛根生、分众董事长江南春,让他看到了资本市场的魔力。5年内海外上市,正是他心底酝酿的下一步。

  附:周成建简历

  1992年前:青田及温州个体服装经商户。

  1993-1994年:创办温州凯丽莎服装厂,任厂长。

  1994年至今:创办温州美特斯邦威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现任美特斯邦威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2004-2006年:在职学习浙江大学EMBA。2006年入读长江商学院“中国企业CEO”课程首期班。